当前位置 > 首页 > 解决方案 > 工业制造 >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云边协同智能缺陷检测平台
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云边协同智能缺陷检测平台
· 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1 目标和概述
近年来,国家提出“中国制造2025计划”,期望中国的制造业能从低端制造往高端制造与智能化生产发展,因此各企业争相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升产品质量, 改进产品研发与制造。部分企业尝试利用IoT+AI技术 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,但目前智能质量缺陷检 测手段往往存在以下问题:
(1)为了提高AI检测缺陷的准确率,需要不断人 工介入提取并标记缺陷特征,而人工审片存在误检、漏 检等问题,且人工处理效率低下,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 成本,限制了生产效率及质量提升。
(2)产品检测基于IoT技术,数据需要传送到云 端进行推理分析,对网络时延要求高,工厂现场容易受 到网络影响,从而导致识别延时较高。
(3)产线检测设备虽然已经连接了网络,但更新 模型所需的运维工作量巨大,并且存在现场维护成本较 高、远程维护网络限制等问题,无法快速更新训练模 型,提升检测效率。
企业亟需一套更为优越的智能缺陷检测平台解决方案,满足以下目标:
(1)先进性:采用先进的架构设计与成熟的开发 框架,支撑企业未来整体架构优化和升级。
(2)灵活性:部署灵活,不强依赖底层硬件环 境,实现异构设备的兼容及复用,帮助企业有效控制成 本。
(3)开放性:通过标准化的开发与设计以及完备 的安全体系,将企业生产数据作为数字资源进行沉淀并 复用,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。
(4)实用性:贴合实际应用场景,帮助企业有效 降低人工成本,提高生产效率 。
道客基于工业互联网标准层次架构,以人工智能 与边缘计算技术结合为基础,研发一套面向工业互联网 智能工厂质量智能分析的云边协同智能缺陷检测平台, 实现质量缺陷检测模型一站式开发与运用、提升工作效 率、加速企业智能化数字工厂场景落地,促进智能边缘 处理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品研发与推广。
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。
图1 业务流程图
该方案对比其他以往传统的智能缺陷检测系统有三 大改进特点:
(1)基于云原生的边缘计算资源管理技术。
(2)基于云边协同的模型训练及推理的全生命周期 管理技术。
(3)基于云原生的容器化部署及生产力管理技术。
2 方案介绍
2.1 系统架构
此云边协同智能缺陷检测平台的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。
图2 系统架构图
以下各软硬件子系统基于云边协同,共同完成智能缺陷检测的业务流程:
(1)终端设备:采集工厂生产数据(图片、视 频、时序数据)。
(2)边缘节点:
· 承担边缘算力进行AI推理。通过云边协同能力,实现边端数据上传给云端。
· 通过边缘管理平台自动化运维能力,实现将模型以容器化方式自动更新到边缘端,完成AI推理能力的更新。
(3)AI PaaS平台:迭代训练,提高推理模型的识别精度和准确度。
(4)业务云平台:实现缺陷检测分析的服务化能力。
2.2 云边协同平台功能架构
云边协同平台的具体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。
图3 功能架构图
该云边协同平台主要功能包括:
(1)边缘节点统一管理:支持批量接入海量的 边缘节点,兼容X86、ARM32、ARM64等芯片异构硬 件;相同类型的节点通过预安装证书和配置文件,开机 联网后即可完成节点的纳管,提高节点管理效率并降低 运维成本。
(2)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:支持云端以镜像的方 式将模型、应用下发到边缘节点;声明式API配置规则 策略,自动化批量部署应用到边缘节点;云端统一对应 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、监控和运维。
(3)边缘设备管理:支持MQTT、Modbus协议 的设备接入;支持通过孪生属性对设备进行控制;并可 以监控设备运行状态。
(4)边缘自治:当应用实例出现异常或节点故障 时,能够快速将应用实例调度到节点组中其它可用的节 点上运行;即使在节点处于离线状态时仍然能够自动调 度,确保应用的自主运行,保障业务的持续性;云边重 连后,支持边缘侧数据断点续传,减轻网络传输压力。
(5)边缘智能管理:通过云端AI PaaS平台进行 迭代训练,提高推理模型的识别精度和准确度;通过边 端算力进行AI推理,减少对云边网络依赖及云端资源占 用。支持云端监控模型验证情况,通知用户进行模型下 发部署、增量更新,减少运维工作量。
(6)数据协同管理:边缘端采集的工厂设备数据可通过云边数据通道,自动同步至云端;边端数据经过数 据路由组件处理后,可转发到云端或第三方应用,实现 边端数据共享与开放,实现对各业务场景的决策支撑。
2.3 技术设计方案
(1)数据采集(模块技术设计如图4所示)
· 通过定制化设备Mapper,实现端设备与边缘节 点的控制/数据平面打通。
· 通过边缘消息组件实现设备与设备、设备与应用 的边-端的控制/数据协同。
图4 数据采集设计图
(2)数据协同(模块技术设计如图5所示)
· 通过云边数据通道,实现云-边数据协同,将边端产生的实时数据自动同步云端。
· 通过数据路由组件,对边端数据在云端共享与开放,实现对各个云端业务场景的决策支撑。
图5 数据协同设计图
(3)模型协同(模块技术设计如图6所示)
· 对边端采集的图片数据实时分析,通过难例算法 评估出需回传云端数据,减少云端模型标注/训练的工 作量。
· 通过云端AI任务协调管理,触发云端训练任务, 并监控模型验证情况,通知用户进行模型的部署管理, 实现模型增量更新,减少人工运维工作量。
图6 模型协同设计图
(4)模型部署(模块技术设计如图5所示)
· 通过DevOps实现无基础设施相关性的AI模型部署;
· 通过建立云边消息通道实现边缘模型的部署控制;
· 通过建立云边数据通道实现模型的下载及增量更新。
图7 模型部署设计图
(5)数据安全
· 支持云边双向TLS加密通信,实现数据加密传 输;
· 支持多租户管理,实现租户间数据隔离;
· 提供审计日志,保障用户操作可追溯。
3 代表性及推广价值
帮助电力行业某大型企业搭建了一套服务于集团内 部的云边协同智能缺陷检测平台,协助企业采集各产线 的生产数据,通过云边协同技术提升AI模型的精度与准 确度,沉淀出各类高技术含量的数字资产,并向云端其 他应用开放共享,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及生产质 量,实现降本增效。
3.1 企业收益
(1)通过边缘AI推理,提高评片效率与准确率, 降低企业成本。
(2)极大地减少人工介入,自动审片效率成倍提 高。
(3)根据数据的难例分析,实现模型的云边协同 训练,使得模型不断迭代更新,提高识别精度。
(4)平台与其他系统互联互通,实现数据同享、 信息互通,可以根据结论报告进行溯源,实现检测闭环。
3.2 创新性
(1)基于云原生实现模型DevOps管理:基于云 原生技术支撑模型的标注、训练、构建、部署全生命周 期流程,提高模型开发效率。
(2)基于云边协同调度实现模型的自动化AI增量 学习:通过云边协同框架实现数据自动化上传,从而实 现模型的自动化增量训练学习,减少AI模型开发工作 量。
(3)通过边缘应用容器化改造降低AI运行环境运 维难度:在边缘端使用容器封装技术,将AI模型依赖运 行时库封装到独立环境中,减少每次模型更新部署的运 维难度。
(4)通过边缘容器管理引擎实现边端应用的高可 用:使用边缘资源管理引擎,实现边缘应用高可用及离 线自治能力,从而减少边端业务故障发生概率。
3.3 方案价值
(1)推动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
依托云原生技术体系,将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下沉 至生产活动现场,围绕边缘节点自治、应用&模型一体 化管理以及生产活动数据对接三个核心维度,加强云边-端的联系,消除技术栈的不一致性。
(2)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
在工业视觉、工业AI检测等业务场景中,能够为 这些客户提供与云端技术栈保持一致的边缘数字化基础 设施,提高云边协同的效率,并且降低运维管理成本。 将数据处理、业务应用、AI模型等下沉到边缘端执行, 解决物联网落地时响应实时性、数据隐私性、维护便利 性等问题,从而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、实时业 务、数据优化、应用智能、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 键需求。
来源 | 《自动化博览》2023年第2期暨《边缘计算2023专辑》
关于联盟
边缘计算作为新兴产业应用前景广阔,产业同时横跨OT、IT、CT多个领域,且涉及网络联接、数据聚合、芯片、传感、行业应用多个产业链角色。为了全面促进产业深度协同,加速边缘计算在各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和行业应用落地,华为技术有限公司、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、英特尔公司、ARM和软通动力信息技术(集团)有限公司作为创始成员,联合倡议发起边缘计算产业联盟,致力于推动“政产学研用”各方产业资源合作,引领边缘计算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加入联盟联系我们